从成立到1亿元收入大关的跨越,深圳市晶台光电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晶台光电”)只用了两年的时间。从1亿元到3亿元的突破,晶台光电设定的时间,仍然是2年。
“晶台光电成立于2008年,2010年公司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,2011年,收入翻倍。对于2012年,早在年前晶台光电就制定了年终目标,争取产值达到3个亿。”晶台光电总经理龚文在接受高工LED专访时向记者描绘了晶台光电发展的宏伟蓝图。
高速增长的目标给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,晶台光电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扩产之路。按照公司之前的计划,今年将月产能由之前的400KK提升到600KK。但鉴于不断增长的订单量,早在6月份公司已经完成了预定的扩产目标。
订单源源不断,即便600KK的产能也已经无法满足。晶台光电计划再扩充200KK,这样公司每月的产能将达800KK以上。新增的产能将主要投放在快速增长的LED照明和汽车照明器件。而对于公司起家的LED显示屏器件,龚文表示,晶台光电会保持显示屏的稳步发展,但未来其在公司的份额会降低。
三驾马车
晶台光电以LED显示屏器件起家,秉承异于同行的销售理念,以“大客户”的销售策略,顺利打入洲明、联建、艾比森、利亚德等大客户体系。当LED显示屏毛利日渐摊薄,同行皆为众多小客户回款难问题而苦恼时,晶台光电却能够气定神闲,皆因大客户有足够的信誉保证。据悉,晶台光电前十大显示屏客户贡献了公司显示屏业务70%以上的份额。
不仅在销售模式上创新制胜,在产品设计上,晶台光电也做到了先行先试。2012年,晶台光电开发出号称“全球最小的全彩LED元器件”,带领LED显示屏真正迈向高清时代。同时,晶台光电将SMD LED成功运用于户外LED显示屏,不仅让显示屏的重量减轻50%,更是让其厚度减少70%。虽然户外LED显示屏仍然是直插LED的天下,但龚文认为,SMD LED将凭借其凸出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直插LED成为主流。
晶台光电以创新的经营理念和对市场趋势敏锐的洞察力,在显示屏市场牢牢站稳脚跟。但显然,单一市场无法满足晶台光电高速增长的需求。晶台光电锁定了更大的LED通用照明市场和高利润的LED汽车照明市场。“多元化投资可快速提升公司的业绩,并大大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,分散公司的经营风险。”龚文说。
公司确定了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,即LED显示屏、LED照明、3C产品。3C产品即Car(汽车照明)、Communication(通信)、Consumer ELectronics(消费类电子),其中汽车照明将是3C产品中的主要产品。龚文将这三大发展方向定义为拉动公司快速成长的“三驾马车”。
对于晶台光电而言,LED通用照明和LED汽车照明是完全异于LED显示屏的两个全新行业。不变的是,晶台光电始终将创新精神贯穿于这两大全新行业的探索中。
在照明产品的设计上,晶台光电秉承了其一贯的创新理念。公司确定了两大路线,即以垂直散热技术为主导的中功率路线(0.2-0.5W)和MLCOB路线。
大功率产品成本低 光效也低;小功率产品光效可以做到很高但成本也高,而中功率产品可以糅合两者的优势,并改善其缺点。晶台光电开创中功率产品路线,既可以做到高光效,也可以做到低成本。同时,公司在近两年也加大了对COB的研发力度,研发第三代COB产品--MLCOB。COB的优势是可以解决成本和散热问题,但光效难以提高,MLCOB在第二代COB的基础上,光效提高10%。
在汽车照明领域,晶台光电于2011年7月份通过了国际汽车工业协会(IATF)颁发的ISO/TS16949:2009认证,拥有了进入汽车业供应链的通行证。目前,晶台光电已经成为比亚迪、宇通等车用LED的直接或间接供应商,并与若干家车厂进行产品测试中。
目前晶台光电的LED显示屏、LED照明、3C产品的业务结构比例分别为50%、30%、20%。龚文指出,公司将以LED照明和汽车照明为龙头,不断开拓这两大业务的宽度和深度。至于LED显示屏业务在公司的业绩比重将逐步降低,未来不会超过30%。
不排除向下游延伸
激烈的竞争中,只有在产品以及服务上实现“专业”水准,同时在战略层面上,对市场进行“专注”和“深耕”的发展,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专家。一直以来,晶台光电“只做LED封装”,以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信任。同时客户不会因为晶台光电的产品上下整合的战线拉得太长,而担心发生产品服务不专业和不到位的时候。
随着LED封装器件同质化倾向愈加严重,单靠销售封装器件,未来的道路无疑会越走越窄。晶台光电深刻认识到这一点,遂提出,“做LED光源完整解决方案商”的方针,努力提升封装器件的附加价值。显然,晶台并不满足于只做元器件供应商。
“对LED灯具的了解、对LED技术的把握,我们比客户更有优势,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,为其提供客制化的方案。”龚文说,客户选购晶台光电的产品,不是公司的产品便宜,而是晶台光电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解决方案。
当记者问起,既然产品和技术皆以齐备,何不多走一步,向下游延伸。也借下游的高毛利弥补被摊薄的封装利润。龚文也坦言,现在做下游为时过早,短期内,公司“只做LED封装”的理念不会改变,但未来不排除这一可能性。
龚文指出,封装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,只要有光的地方,就有LED,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成为连接上、下游的转轴。但LED照明领域不同,封装技术和照明技术关联越来越紧密,封装厂完全有可能成为照明厂。
“我们做解决方案是做下游的技术布局,而不是市场布局。不排除往下游做灯具。封装厂做应用端,是可以做出很好的产品,但存在一个问题,即难以做出品牌和渠道。”龚文的想法是,未来晶台光电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,选择具有渠道的传统照明企业合资做下游。
“大者恒大”
高工LED产业研究所(GLII)统计,截止2012年上半年国内LED封装企业数量达到1400余家,但销售上亿元的企业数量不足40家,前20家封装企业仅掌握封装产值30%的份额。“目前封装行业还是较为分散,但这一局面在慢慢改变,我们在今年其实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变化。”龚文说。
据ASM(全球主要封装设备提供商之一)负责人介绍,今年国内中小型封装企业的新设备购买量很少,新开工厂也较少。真正大规模扩产的是像国星光电、鸿利光电、瑞丰光电等大型封装企业。“封装行业会出现大者恒大局面。”龚文坦言,产能扩张是封装企业的发展之道。
“封装企业销售收入超1亿的企业有40余家,能够存活下来的可能也就40家左右。”龚文表示。在竞争激烈的行业背景下,一些中小型企业则纷纷迎来了倒闭潮。在龚文看来,行业的变革是一定会到来的,也是必须发生的。优胜劣汰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,在面对这一点上,晶台光电有着足够的信心来迎接行业的变革。
龚文对公司未来的成长之路信心满满。受益于今年不断增长的订单,晶台光电将原本200KK/月的扩产计划目标上调至400KK/月。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外来资金的支持。采访接近尾声时,龚文透露,公司正在考虑第一轮融资。“3亿以内靠自身能力和资金可以应对,一旦公司收入超过3亿,则必须引入外来资本。”但他也肯定的告诉记者,外来资本的股份不会超过总股份的30%。 |